附件1:
编号:
山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
教学改革立项申报书
项 目 名 称 基于高职层次的《C程序设计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
项 目 类 别 教改项目
项 目 负 责 人 成洪静
推 荐 学 校 (盖章)
填 表 日 期
山东省教育厅制
填 表 说 明
1.本表制好电子版本后一律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,表内空格不够可加页。
2.项目类别根据项目的性质填写“教改项目”或“资源库建设”。
3.项目负责人只限一人。
4.封面编号一栏不需填写。
申报者的承诺
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,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。如获准立项,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,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,取得预期研究成果。
申请者(签章):
年 月 日
项目负责人情况
项
目
负
责
人 |
工作单位 |
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|
||||
姓名 |
成洪静 |
性别 |
女 |
民族 |
汉 |
|
出生年月 |
1978.3.6 |
学历 |
研究生 |
学位 |
硕士 |
|
行政职务 |
教研室副主任 |
专业职务 |
助教 |
|||
研究专长 |
软件与理论 |
|
435094368@qq.com |
|||
联系电话 |
13082741851 |
通讯地址及邮编 |
经十东路20288号 |
|||
主 要 教 学 工 作 简 历 |
2010.11—2011.1 计算机文化基础 高职学生 48 2011.2—2011.6 java程序设计 高职学生 64 2011.9—2012.1 C语言程序设计 高职学生 64 2012.2—2012.6 java程序设计、 高职学生 64 C语言程序设计 高职学生 64 |
|||||
主 要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领 域 及 成 果
|
1、浅谈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》的教学改革 2011.12 科教新报·教育科研 已发表 2、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2012.6 课程教育研究 已发表 3、《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指导书》主编 4、《计算机文化基础》 参编 |
项目主要成员情况
姓名 |
年龄 |
专业技术职务 |
行政职务 |
工作单位 |
主要教育 研究领域 |
承担工作 |
签章 |
高立丽 |
35 |
讲师 |
院长助理 |
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|
计算机网络技术/计算机应用技术 |
拟定方案 |
|
王书新 |
30 |
助教 |
专职教师 |
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|
计算机应用技术 |
调研及课件制作 |
|
樊冬梅 |
28 |
助教 |
专职教师 |
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|
计算机应用技术 |
调研及课件制作 |
|
李文娜 |
28 |
助教 |
专职教师 |
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|
计算机应用技术 |
调研及课件制作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一、立项依据及目标 |
1.现状与背景分析(包括已有研究实践基础)。 C 语言是一种被广泛学习、普遍使用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,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修语言课程,是学习《数据结构》、《VB程序设计》、《Java程序设计》等课程的基础。该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 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的特点,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在教学过程中强调“教学做一体化”。通过系统学习,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,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最终达到具有程序设计思想和较强编程能力的目的。 目前,传统的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教学模式一直是以介绍语法为主线,配上一些作为语法应用示例的简单程序,在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方面有所欠缺,忽视知识的应用,造成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,也写不出程序的尴尬结果。 现在高职高专学生,虽然数理逻辑能力不强,但在许多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,存在着较为典型的个体特征。在思维类型方面,经研究发现,高职学生一般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,因而他们大都不喜欢“啃书本”,所以知识基础较差,这也是高考分数不高的原因。但他们动作与形象思维相对较强,因而喜欢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,喜欢直观的、整体的感知事物,跟着感觉走,能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。 这种特点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得到了验证:我们发现,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、精神萎靡,在实训过程中嫣然换了样---精神振奋、注意力集中,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训过程中。 通过对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教学现状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,根据课程本身特点, 该课程如仍沿袭有利于数理逻辑智力发展的教学模式,忽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特点,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,学习效果降低,不利于学生日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深入学习。因此,应对改革C语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,以提高学习兴趣,培养创新思维,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。
|
2.研究内容、目标、要解决的问题,主要特色。 (1)研究内容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,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。因此,教学模式的改革值得研究,并且如何将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更值得探索。本课题主要对本院的办学定位、人才培养目标、生源特点、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的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,并深入研究如何将任务驱动、案例教学及项目导向这些教学模式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。 (2) 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针对研究内容所发现的问题,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,提出一种适合高职层次的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教学模式,并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,同时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,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作用,达到最佳预期的教学效果。 (3)要解决的问题 ①学生的基础较差,对于学习内容感觉比较抽象,如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,让抽象的理论更加的形象化。 ②教材不符合学生的特点。一般C语言比较经典的教材,都是面向于大学本科层次,不太适合高职高专的教学。 ③学生没有学习兴趣。高职高专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,对于这样一门稍带研究性的课程,当经过一段时间,学生听不懂,或是学习中没有成就感时,就会表现出无兴趣。 ④理论性较强。C语言作为一门计算机语言,需要让学生从人解决问题的角度转向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角度,这种思维方式相对比较抽象,学生难以接受。 (4)主要特色 ①教学模式----通过案例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,通过任务设计使学生获得成就感,通过项目导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。 ②多媒体课件----模拟现实情境,模拟案例实现过程,生动形象化,吸引学生注意力,引发学生学习兴趣
|
3.研究过程及主要研究方法。 (1)研究过程: 本课题研究将从2012年5月立项到2014年12月结束,研究时间持续两年半,研究过程经历四个阶段: 第一阶段:准备阶段(2012年5月——2013年2月)。从2012年5月到2012年8月期间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及背景,做相关调查研究,建立课题研究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。从2012年9月到2013年2月,这期间的主要的工作包括组建研究小组,确定小组成员为担任过C语言程序设计的专职教师,并对成员培训,建立实验班,进行实验前检测和开展初步实验工作。 第二阶段:实施阶段(2013年3月——2014年6月),这一阶段是深入探索阶段。主要的工作包括组织课题小组成员,依照设计思路和框架,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编写制作,特别要注意在课件中体现任务驱动、案例教学、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;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——如实验教师的培训、观摩研讨课、课件比赛等。本阶段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,以及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。 第三阶段:总结鉴定阶段(2014年7月——2014年12月),这一阶段为总结思考阶段。主要的工作包括进行数据处理、结果分析,实验前后的班级学习实效性纵向对比;以及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横向对比;撰写研究报告、整合多媒体课件等课题解题的准备工作。 (2)研究方法: ①调研法。可运用采访、座谈、问卷、一般统计等具体方法,了解当前IT企业对毕业生在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需求;同时了解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,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和需求,掌握课题研究情况,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。 ②研讨法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、分析,借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水平。 ③个案分析法。开展课题研讨活动,收集典型个案,认真剖析、反思,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,发现问题,不断改进,深入研究。 ④经验总结法。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,提升教学理念。积极参加与课题有关的研讨会,不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,交流经验。
|
4.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。 本项目主要是围绕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,对现有教学模式及现状进行研究,将任务驱动、案例教学、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融入多媒体课件中。该课件首先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使用,然后在电子信息学院内部推广,预计受益学生每届可达300人左右。 (1)预期效果: 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特点和编程思想,为以后学习数据结构、VB、JAVA等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。 ②使部分接受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深刻的领悟C语言的精髓,具备参加相关技能大赛的能力,提升学生的成就感,增强自信心,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。 ③使学生具备的设计与编程能力基本上满足IT企业的需求,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率。 (2)具体成果形式: ①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2篇。 ②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的多媒体课件。 ③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试题库及任务库。 ④网络教学平台。 ⑤将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,整合成电子教材,最终形成纸质教材。
5.结题形式(教材、教学光盘、网络平台、资源库、教学案例、研究报告、论文等) ①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2篇。 ②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的多媒体课件。 ③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试题库及任务库。 ④网络教学平台。 ⑤将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,整合成电子教材,最终形成纸质教材。
|
二、具体安排及进度 |
2012年 5月—2012年 6月 收集资料、确定整体思路 2012年 7月—2012年 8月 校外校内调研 2012年9月—2013年1月 组建研究小组,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2013年2月—2013年3月 建立实验班,进行实验前的检测工作 2013年 4月—2014年 3月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、使用,在教学中逐步完善课件的内容,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及使用 2014年 4月—2014年 6月 多媒体课件的修改、充实、完善,试题库、任务库及电子教材的整理 2014年7月—2014年12月 数据处理、结果分析、撰写研究报告
|
三、经费预算 |
||||||
序号 |
经费开支科目 |
经费预算金额(元) |
||||
1 |
校内外调研费 |
2000 |
||||
2 |
资料、书籍费 |
1000 |
||||
3 |
论文发表版面费 |
3000 |
||||
4 |
耗材费 |
500 |
||||
5 |
|
|
||||
6 |
|
|
||||
|
总 计 |
6500 |
||||
四、拨款账号(用于拨付课题经费) |
||||||
学校开户行: |
户名: |
账号: |
||||
|
|
|
||||
五、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意见(学校有配套经费的请注明) |
||||||
负责人签字: 年 月 日 |
||||||
六、专家组意见 |
||||||
评 审 意见 |
组长签字:
年 月 日 |
附件2:
山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
教学改革立项申报汇总表
推荐学校(盖章): 填报日期:2012 年 月 日
课题名称 |
主持人姓名 |
联系电话 |
备注 |
|
|
|
|
注:此表用EXCEL文档填报。
附件3:
山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
教改立项工作高校联系人信息表
学校 |
姓名 |
部门 |
职务 |
电话 |
传真 |
手机 |
电子邮箱 |
|
|
|
|
|
|
|
|
注:此表用EXCEL文档填报。